top of page

認識雲林溪

走入雲林溪

漫步雲林溪,河畔步道上有人慢跑、散步,陶醉在清爽的空氣中。翠綠樹影下,可見游魚、白鷺鷥,生態豐富。
溪畔房子低矮,宛如守護者,將這裡與斗六城市喧囂的氣息阻隔開來。

112834_edited.jpg

水溝蓋上的插畫展現雲林溪的意象,

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。

這裡是一條都市的溪流,

一個放鬆散步、找回生活平靜的地方。

清朝

日治

場域歷史變遷

a6.jpg

《雲林縣採訪冊》。(來源:典藏臺灣)

紙上雲林溪

清代《雲林縣採訪冊》之中記載,「尖山坑溪源發於打貓東堡之大平山,由溪邊厝南至『斗六溪』轉西過 北勢田頭莊與庵古坑溪匯合。…」,將今雲林溪稱為斗六溪。

日治時期《臺灣日日新報》對於「斗六市街」描述:「斗六市街,距溪不遠,商店雖不如羅山之盛,然亦恍惚與樸市同。生理大宗者為雜貨。沿街店鋪。貨物叢列,交通買賣有海豐崙等貳參十庄,官廳廢合後,內地人商店大被其影響。本島人則不甚差云。」文中描寫當時斗六市街的情況,雖然不像嘉義市街熱鬧但與朴子市街相同;其中的溪指的就是雲林溪。

雲林溪的日常生活

「斗六の街裏」,作者為石川欽一郎,筆名欽一盧。內容描寫,斗六的街端,在去公會堂的橋下有洗衣女工,伴隨著微弱的流水量。其水會使家鴨群互相推擠,而牛車在這水流中列隊通過。河道兼用,十分方便。

由於斗六公會堂緊鄰雲林溪,此段文字即是在描寫雲林溪的風光,雖然水流不多,卻也能提供居民洗衣、養鴨,甚至能通行牛車。

石川_edited_edited.jpg

斗六の街裏 ,欽一盧(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

雲林記 ,西川滿(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

501cca22-e2c5-415b-bc49-207c19137a79.png

〈雲林記〉第五章「路門離愁」,描寫作者臨行前所見的斗六景色。起著大霧的清晨,站在斗六大橋上遠望,可以見到陳林氏宅邸,以及在雲林川岸漫步的白羊,在橋下則有髮際裝飾著月來香的婦女們,在河岸旁洗衣。

雲林川的下游則橫亙前往大崙的鐵路,時有製糖會社的列車,轟隆隆地通過雲林鐵橋,一旁則有石造的雲林橋,橋的對面則是青翠的甘蔗園,以及色彩鮮艷的蓖麻林。透過作者生動的描述,可以一覽日治時期斗六地區的市街與田園風光。

械鬥

透過「番仔溝遺址」、「社口遺址」,我們可以知道斗六史前時期的人類生活,經過鄭氏治台、清領時期,斗六的人口越來越多,人們開始相互爭奪資源─搶水、搶土、搶物資,發生許多械鬥,因而在社口附近有許多「慈善堂」、「大眾公」、「萬姓祠」等祭拜孤魂野鬼的廟宇。

社口公園旁百姓公祠.jpg

社口公祠

812dd879-fe0b-4600-aada-e54875fa1988.jpg

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,1906年 7月 3日。

(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

丟石祈福

在明治39 年(1906 年)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斗六街奇習〉的文章中寫到,在農曆5 月5 五日斗六街居民會在雲林溪河床位置,分成兩派人馬以一方代表疾病角色,另一方代表驅逐疫病的形式進行丟擲方式進行比賽;但在過程中常會造成參加人員受傷,因此後續由警察到場取締與禁止石擲習俗的舉行。

民國

水患

民國時期的雲林溪,曾多次受到嚴重水患影響,沿岸屋舍受損,河堤護岸被沖毀,成為當時斗六地區一大隱憂。

民國 48 年 (1959 年 )8 月 7 日臺灣中南部地區因強大的西南氣流造成嚴重的水災,導致斗六、虎尾、土庫、北港等地造 成嚴重的災害,雲林溪的護岸被沖毀,造成周邊地區每逢下雨就氾濫成災。當時斗 六公園內的單位包含縣議會、縣黨部、青年育樂中心、刑警隊、民防中心、軍友社 等,皆飽受水患之苦。

Y0301-05-02-01_f.jpg

1959年八七水災的雲林。(來源:濁水溪文化記憶庫)

從當時的報導可以看到雲林縣議會受 到水災影響將休會,待臨時大會商討水災善後問題。隔年 8 月 1 日八一水災再度造 成斗六地區嚴重的水患,因此民國 51 年 (1962 年 ) 雲林縣政府與斗六鎮公所擬訂 2 年計畫來整頓雲林溪,顯現當時雲林溪流域水患問題急劇且困難。

隔年 4 月 22 日《臺灣民聲日報》第五版 報導中提到,為了疏濬雲林溪河道工程,雲林縣政府曾清理河道長年被傾倒的垃圾並割除違規種植的農作物,以利進行相關工程。 不過不到半年的時間,附近的居民又故態復萌,因此縣府將採取強制執行取締違規。從 這則報導中反應出當時民眾對於公共衛生以及環境保護的觀念不足。

f667e205-ea19-42e9-a604-eeaab8ceb8b4.jpg

雲林溪加蓋工程。(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

汙染問題-加蓋

雲林溪因為家庭廢水和河兩岸的攤販把污水排進去,所以越來越髒,市民聽說要加蓋,無不額手稱慶,可以不用再忍受那股臭味。

斗六人說,雲林溪會加蓋有兩個原因,第一個眼不見為淨,蓋起來就看不到雲林溪的髒污。第二個斗六市區車太多,停車場太少。

掀蓋計畫之工程規劃

雲林溪全長約3公里的河流分3段同步施工,以「治水防洪」、「都市再生」、「生態親水」、「產業繁榮」為主軸,希望將斗六打造成「古都小鎮、水岸風情」。

並在上游建造「斗六礫間淨化廠」,自然淨化處理設施、親水的設施、完善的步道等工程,都讓雲林溪換然一新,讓潺潺流水與自然生態再次環繞斗六市街,讓斗六進化升級成為更美麗的水岸城市。

3d77606e-b0d6-40e2-a0dc-ce57126cc4f9@710x470.jpg

張麗善踏勘雲林溪掀蓋段水環境景觀工程。

(來源:雲林縣政府)

4b77da51-4c12-41a8-a01d-d8510efa10f5@710x470.jpg

雲林溪中游掀蓋段景觀美化工程之樣貌。

(來源:雲林縣政府)

雲林溪礫間水質淨化場每天處理1萬5000噸污水,上游的污水經由這套設備處理完成,並配合下游設置箱涵汙水截流,污水不再排入渠道中,中、下游污水則送到斗六水資源回收中心處理,污水經過處理後也讓雲林溪變得乾淨,甚至恢復到以往清澈水體的環境,市民記憶中的惡臭也不在了,也讓觀光的遊客能夠感受到斗六古都小鎮、雲林溪水岸風情。遊客若想了解淨化原理,可以沿著生態藝廊,藉由環境設施解說牌,認識礫間淨化廠污水淨化過程。

掀蓋計畫之現況

3910988_2_1.jpg
3910988_3_1.jpg
3910988_1_1.jpg

雲林溪掀蓋整治、污水截流淨化之樣貌。(來源:自由時報)

清日

民國

重要人物

p1_1.png

林爽文

發起抗清行動,為清朝台灣三大民變之一,

其中一地點為雲林溪旁

cdb767d5-da0a-450a-baee-7f09c80af69a_edi

西川滿

日本福島縣人,曾於作品雲林記中描寫雲林溪風 光,為雲林溪留下日治時期的紀錄

375px-Ishikawa_Kinichiro.jpg

石川欽一朗

日本靜岡縣人,曾於作品斗六の街裏描寫雲林溪風光,為雲林溪留下日治時期的紀錄

加蓋計畫

許文志前縣長.jpg

許文志

民國71年雲林縣長,

計畫雲林溪加蓋,

建成夜市和公園

掀蓋計畫

Li_Jinyong.jpg

李進勇

前雲林縣長(第10任,民國103年),於105年啟動雲林溪掀蓋計畫

張麗善縣長.jpg

張麗善

現任雲林縣縣長,

接手雲林溪掀蓋計畫,

於112年5月完工。

場域功能

過去

洗衣/丟石祈福/挑水種菜(灌溉)/飼養牲畜(鴨、牛等)/休憩遊玩

現在

都市再生/生態保育/居民休閒/遊客觀光/辦展、舉行活動

場域定位

過去

古坑鄉與斗六市界河/供居民生活起居所使用/四周的商店促進觀光

現在

兼具休閒遊憩綠美化的優質排水環境/促進觀光產業發展/提升在地認同感、社區向心力

雲林溪 Yunlin River

©2023 雲林溪 版權所有。透過 Wix.com 製作的理想網站

bottom of page